在物理学中,常常用等效替代、类比、微小量放大等方法来研究问题。如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百多年后,卡文迪许利用微小量放大法由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数值,图所示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示意图。卡文迪许的实验常被称为是“称量地球质量”的实验,因为由G的数值及其他已知量,就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卡文迪许也因此被誉为第一个称量地球的人。
(1)若在某次实验中,卡文迪许测出质量分别为m1、m2相距为r的两个小球之间引力的大小为F,求万有引力常量G;
(2)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万有引力常量为G,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请推导出地球质量及地球平均密度的表达式。
一列沿着x轴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左图所示。左图中x=2c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求:
①该波的波速和传播方向;
②从t=0时刻开始质点P出现在波峰的时间;
③从t=0时刻开始,左图中左图中x=5cm处的质点Q第三次出现波峰的时间。
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如图所示的P-V图象.已知在状态A时气体的体积为TA=127°,问:
①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温度是多少?
②从状态B到状态C这个过程中,会经过一个与状态A温度相同的状态D,则状态D的压强是多少?
③从状态A经状态B到状态C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多少?
如图所示,x轴为水平方向,y轴为竖直方向,在第一、三、四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图中没画),在x轴上方的与X轴夹角为
的匀强电强E1,在x轴下方有与竖起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2。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小球在第一象限的P(x0,,y0)点,以速度v0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在第一象限内),当带电小球从第一象限进入第四象限后,第一象限内的磁场消失,小球最终又回到P点。已知:
,
,重力加速度g。求:
(1)磁感应强度B和电场强度E1;
(2)带电小球的从P点出发到重新回到P点的运动时间和P点的纵坐标y0;
(3)带电小球的从P点出发到重新回到P点的整个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和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最大值。
如图所示,A、B两点在同一水平线上,B点在斜面的延长线上,斜面倾角θ=45°。甲物体在A点以10m/s初速度水平抛出,恰好落在斜面项端,并刚好沿斜面下滑,经过时间
后,乙物体在B点以20m/s初速度水平抛出,正好在斜面上某点到与甲物体相碰。已知:甲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是
。求:
(1)A、B两点间的距离;
(2)乙物体比甲物体后抛的时间
。
底面光滑的木板B和C长度均为L,小木块A静止于B的右端,C以初速度
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与B发生正碰并且碰后粘在一起, B、C质量相等均为m,A的质量为
。重力加速度取
。
(1)求木板B的最大速度;
(2)若要求物块A不会掉在水平面上,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至少是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