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1分,共6分)下图为人体内两种重要化合物A与B的化学组成关系,请回答相关问题。
(1)a有________种,b有________种。
(2)A和B均具有多样性,二者的关系是后者________前者。
(3)细胞内的A和B都可与某些试剂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能与A反应产生紫色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B能被甲基绿染液染成________色。
(4)除了染色体,B还存在于人体细胞的 结构中。
细胞色素C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的线粒体中,它是由104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呼吸色素。近年来,对不同物种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判定结果如下表:
生物名称 |
与人类氨基酸差异数 |
黑猩猩 |
0 |
猕猴 |
1 |
马 |
12 |
鸡 |
13 |
果蝇 |
27 |
小麦 |
35 |
酵母菌 |
44 |
红螺菌 |
65 |
(1)动植物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物种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___________,最远的是___________。
(3)有人估计,大约每2000万年,细胞色素C分子中仅有1%的氨基酸发生替换,那么,细胞色素C的结构基因中发生一对碱基置换约___________万年。
(4)已知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之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为13.7%,由此可算出原始哺乳类从原始爬行类分歧的时间应为___________亿年。
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字相同的螺旋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7-2-1。请回答:
图7-2-1
(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世代,个体数又逐渐回升了。其原因是什么?
(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什么?用这种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效果,但需要时间较长,其原因是什么?
(3)哪种方法更成功?此种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4)以上实验可说明现代进化理论中的哪些观点?
1977年,上海中心血防站调查了1788个MN血型者,其中397人是M型(LMLM),861人是MN型(LMLN),530人是N型(LNLN)。请分别计算LM和LN的基因频率。
用水蚤进行如图7-2-2的实验:
图7-2-2
(1)原共同在①号试管中生存的水蚤,有些水蚤能在②号试管中生存,有些能在④号试管中生存。这表明水蚤个体间存在着___________,从而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的改变对水蚤起了___________的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的。
(3)③号、⑤号试管中的水蚤全部死亡。死亡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______。
(4)若②号、④号试管中的水蚤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鉴别其是否能成为两种水蚤,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生物——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普通稻米不含维生素A,因此在以稻米为主食的地区,人们往往由于缺乏维生素A而出现健康问题。有人将相关的基因导入水稻体内使其生产的稻米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因其颜色金黄而被称为“金米”。请回答:
⑴培养“金米”所采用的技术是。该技术的核心是,需用的工具酶有。
⑵若将目的基因导入水稻的受体细胞,可通过技术培养成幼苗,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⑶从理论上讲,能否将控制合成β-胡萝卜素的相关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并使其表达?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