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是有生命力的,因为他从根本上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是有优越性的,因为它始终把人民当做是国家的主人,联系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材料二: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也不是真正的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从今往后我们要吸取教训”。
材料三: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国家杜马议员库誉佐夫说:“中国领导人选择了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前所未有.难以估量的成就”。
材料四: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事件是什么?试举一例“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口吃个胖子”.“一刀切”各指什么事件?“一刀切”产生了什么危害?
问题三:材料三中“一条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从哪次会议后开始的?该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问题四:以上材料和苏联解体的事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提出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
(1)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
(2) 百家争鸣时期哪家思想学派的观点体现了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他的主张是什么?
(3) 学习历史,就是要借鉴历史经验教训,为今所用。请你从历史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写出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史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参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并祭文,特别提到“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
材料二:2013年4月4日,备受瞩目的癸巳年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尽管祭祀现场下起大雨,依然阻挡不了清明节祭祖的人潮,4.6万中华儿女齐聚桥山冒雨祭祀中华名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1)4.6万中华儿女冒雨祭祀轩辕黄帝,表达了对黄帝的无限敬仰和感恩。相传,黄帝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2)谈谈你对“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的理解。
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都江堰。两千多年的事实证明,都江堰真正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意义。2000年,都江堰及其附近的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1)材料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在什么时期主持修筑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把都江堰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4)都江堰的修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美国崛起之路,引发世人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危机与抉择】
(1)面对殖民压迫、制度冲突和经济危机,美国进行抉择的相关事件分别是什么?
【科技与发展】
(2)美国的崛起与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写出其中两项科技成果。
【机遇与挑战】
(3)借助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美国成为世界霸主。二战后,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美国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思考与启示】
(4)美国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的思考与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