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 B.法家学说 | C.黄老之学 | D.大一统思想 |
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解放战争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足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
A.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失败 | B.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
C.资产阶级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 | D.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张扬民主意识 | B.实现民族独立 |
C.结束专制独裁 | D.确立民主宪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