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 A.救国治国之术 | B.“天理” |
| C.“知行合一” | D.“经世致用” |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
|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 |
|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 |
| 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 |
| 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
|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
|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
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
| 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 | 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 |
| 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 | 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