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篇文章写道:“中国历史上偶发事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恐怕莫过于西安事变了。然而,我们重新检视史实发现,如此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西安事变,竟然只是两个男人(注:性格火爆的蒋介石与一向率性的张学良)情绪失控的产物,违背常理,也不禁令人哑然失笑!”。该观点是

A.正确,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B.正确,因为历史人物的社会历史作用最主要是取决于其个性发展的程度
C.错误,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D.错误,因为这只是一家之言,不可采信

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

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 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
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
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
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

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四年 C.民国二十六年 D.民国二十九年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