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的思想 | B.墨家“兼爱”的思想 |
C.儒家“礼治”的思想 | D.墨家“非攻”的思想 |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 | B.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 |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 | B.《布雷顿森林协定》 |
C.马歇尔计划 |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史实 |
结论 |
|
A |
提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观点 |
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 |
B |
二战后,英国在铁路、电力等领域实行国有化 |
得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 |
C |
查到“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 |
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 |
D |
查到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一手史料 |
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 B.民族主义 |
C.天赋人权说 | D.三权分立学说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
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
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
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