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中说:“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先采必要之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这表明
A.国共两党坚守和平建国方针 |
B.政治民主化是和平建国的必由途径 |
C.国民政府成功主持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
D.该协定被蒋介石集团在军事部署完成后破坏 |
1970年,美国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作为补偿,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
A.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 |
B.美国放弃了全球称霸战略 |
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
D.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欧洲 |
192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 “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问再前进”。这表明
A.共产国际和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
B.他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观察下面某战争形势示意图,图中所示战争发生在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日本1870年的地理教科书《舆地志略》中对比中日两国:“贵古贱今,妄自尊大,自称中华,视外国为夷狄禽兽,屡失信于外国,虽蒙其侮辱,却依然固守旧习……止步于数千年前之开化之域”;“方今我邦,朝纲一振,转为开化之方向,国势将大为隆盛,是东洋诸国中,绝无仅有之类”。这段文字
A.客观分析了中国的旧习弊端 |
B.体现出强烈的海外扩张意识 |
C.尚未突破传统的儒学华夷观念 |
D.显示出西方文明观念影响日本 |
张德坚所编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报集《贼情汇纂》记载:“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天朝田亩制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材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A.实际上没有发行 | B.没有号召作用 |
C.太平军中没有普及 | D.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