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前三季度广东省GDP、财政收入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比较
GDP增速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
8.5% |
6.8% |
7.8% |
25080.61 |
9689.15 |
注:前三季度我省CPI上涨2.3%,财政总收入达到12221.39亿元,同比增长13.6%。前三季度全国GDP平均增速是7.7%
(1)材料一反映了我省什么经济现象?
材料二 2013年10月27日,第11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二期落下帷幕。从成交情况看,在全球经济未见明显起色情况下,欧美等传统市场消费水平普遍下降,但日用耐用生活品需求尚可。中高端及奢侈品产品需求持续低迷,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订单也多以短期订单和小单为主,促销品订单明显增多。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积极转型升级,不少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以及品牌效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广交会组织的多场产品设计和市场定位等活动都吸引了众多企业参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凭借新颖的设计和创意稳定了出口并逐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广东如何积极应对外贸转型升级?
材料三 中共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历次重大提法
时间与会议 |
重大提法 |
1987年十三大 |
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
1992年十四大 |
在分配制度上,兼顾效率与公平。 |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
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
2002年十六大 |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 |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
2007年十七大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2012年十八大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3)请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要意义。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任其发展,必将影响“中国梦”的实现进程。而多名官员结成同盟、共同腐败的“集体腐败”比个人腐败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和腐蚀性。建立在“集体腐败”之上的利益共同体会对外来的监督与制约,形成抱团抵制的局面。其又会在部门内催生出“劣币淘汰良币”的逆淘汰机制。个案腐败可以依法惩治,逆淘汰机制则只能从制度建设出发,才依靠群体的监督出发,来加以校正。
要真正反腐倡廉,需要从根源上建立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以此确定人们该干和不该干的行为,这才是治标又治本的途径。这个体系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一是法律规范体系。反腐败要靠这个体系保证它的廉洁、公正、实效,而这都是文化的成果、文化的凝聚作用。
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反腐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通过一系列的反腐败组合拳,铲除“老虎”和“苍蝇”,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点,谈谈为什么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是文化的成果、文化的凝聚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哲学道理,分析中央提出反腐倡廉“组合拳”的合理性所在。
(3)结合材料,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给预防“集体腐败”提出两个建议。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流传至今的“24孝”故事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孝文化在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封建色彩的糟粕。新时期,“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新版“24孝”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让孝老爱老有了更具体、可操作的标准。
材料二: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人民群众道德观、价值观的新动向,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优秀的孝道文化,更好地发挥孝文化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传统孝文化与新时期孝文化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如果让你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以“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栏目,请列出栏目的宣传提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落实“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广东某市市委提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号召,并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询意见和建议。根据市委的部署,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某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草案),召开专家咨询会和组织“我为规划提建议”的活动,广纳民意,汇聚民智。
材料二: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估标准》,某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坚持为民造福的理念,制定出《某市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细则》,开展文物普查,划分历史文化街区,对所涉及的项目进行整治、修缮,尽最大努力保护和彰显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执政和决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制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某市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细则》制定的理解。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各方的共同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材料分别说明各政治生活主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4个五年规划的GDP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材料二: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的知识,说明国家如何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