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而将“美丽中国”首次写入十八大报告就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发人深思,引起广泛关注。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出现,既与产业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发展方式粗放等密切联系,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1)运用所学知识,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变生活方式以推进生态文明的经济意义。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回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政府应如何“实干兴邦”?
材料一 “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如今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所描绘的国际关系的理想状态,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中国认为,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材料二 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亚洲,中国的发展将继续为亚洲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同亚洲各国一道,致力于开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
(1)说明我国高度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政治生活依据。(4分)
(2)为什么说我国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4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我国是全世界自然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另据统计,中国的能源使用效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因此,推进节能减排,可谓迫在眉睫。在节能问题上,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
结合材料,依照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填写下表。
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基层政权直选试点、政风行风热线……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越来越宽广。“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⑴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简要分析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理由。
⑵根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应怎样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
2011年6月30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地铁南京南站展厅一面巨大的“爱墙”默默注视着南来北往的乘客,这面墙上铭刻着4000多人对于爱的感悟。为了更好地感悟、弘扬博爱精神,高三某班班主任带着学生开展“伫足爱墙”的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一:汇聚爱的双手
伫足“爱墙”前,同学们看到从超过万件的征集作品中选出4000多条爱的箴言,被铭刻在大理石上。近看可以看到每一个句子,而离开一定距离看,4000多条爱的箴言又汇聚成六幅捧着爱心的双手画面。爱的内涵,不再局限爱情之爱,还包含了亲情友情之爱,民族国家之爱、人类自然之爱。
(1)请体悟“爱墙”的文化意义。
活动二:品味爱的箴言
爱墙上有知名作家、书法家、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大中小学生和普通市民对爱的感悟,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余光中“从爱出发,终会抵达”;白岩松“远看是佛,近看是爱”;敬一丹“爱是心与心的呼应”;某校初二学生“爱,就是我把大部分薯条给他,但是不介意他是不是也把大部分薯条给我”;有个一年级小学生夹杂着拼音写道“妈妈的ai,xiang可乐,甜甜的,真好he呀!”;拉贝的孙子用德文写下了“在灾难的时刻,离开朋友是不合适的。”┅┅
(2)“不同的人对爱的体验是不一样的。” 请你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进行辨析。
活动三:传递爱的火炬
南京一直以来享有“博爱之都”的美誉。为了进一步弘扬博爱精神,该班同学倡议全校师生开展“弘扬博爱精神,感恩回报社会”的志愿活动。
请你围绕该主题设计一个具体活动,并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原理说明活动的设计依据。
材料一:在美国,政府关门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美国联邦政府从1977年到1996年间关门17次。2011年4月,美国国会共和党与民主党因政府预算案的意见分歧,又差点导致奥巴马政府关门。奥巴马说,政府关门可能给数以百万计美国人带来“极大影响”。
材料二:“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40页)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的哪些政治制度?
(2)对比材料一、二,谈谈如何保持“我们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