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种社会现象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八股取士严重钳制人的思想 | B.僵化的理学扼杀了人们的理性判断 |
C.工商业市民阶层力量薄弱 | D.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 |
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 |
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 |
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 |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A.认为教育可以兴国 | B.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
C.重视民意 | D.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 |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下列主张体现打开 “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 “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逻辑方法中的归纳,是从大量个别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认识的思维方式。对多种事物、现象抽取其共同之处加以概括,形成用以表达这种共同性质的概念、范畴、命题、论述等。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
B.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体制 |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 |
D.《悲惨世界》《人间喜剧》——浪漫主义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