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董仲舒对先秦儒学进行解释发展而形成的新儒学,有利于国家巩固.专制统治,其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
| A.仁者爱人 | B.天人感应 | C.民贵君轻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 A.察举制 | B.三省六部制 | C.郡县制 | D.科举制 |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
|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
|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
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 B.分割宰相职权 |
| C.加强中央集权 | D.改革科举制度 |
2010年7月初在山东教师省级高效课堂培训会上,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的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探究撰写论文,在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失误的是()
| A.《趣谈周公与分封制》 |
| B.《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
| 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
| B.建立统一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
| D.开创皇帝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