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处名胜古迹有这样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对联中的“先行者”的遗愿是( )
| A.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平等 | B.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 |
| C.思想启蒙,革新传统文化 | D.扶助农工,实现共产主义 |
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
| A.太平天国运动 | B.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 |
|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
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 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 ②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进行国际友好交往的教育功能 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近代一外国驻华公使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中 |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C.甲午中日战争后 |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南京条约》刚刚签订完毕,英国商人詹姆斯先生就来到中国从事贸易活动。按照条约规定,他可以()
| A.前往福州采购在欧洲畅销的乌龙茶 | B.乘坐游船在南京秦淮河上感受中国古典文化 |
| C.游览苏州城著名的园林建筑 | D.在北京设立驻华贸易公司办事处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尚不能正常输入中国 |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 |
| 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 D.商品在中国仍然滞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