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荣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材料2:雅典居民比例
(1)根据材料1,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6分)
(2)根据材料2,“其余居民”在雅典指的是哪些人?(6分)
(3)根据材料1、2,你如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8分)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纪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有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若干问题说明》
材料三: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到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继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建设“自由民主的中国”做了哪些重大的努力?
(附加题 10分)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引起了社会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市场是通过哪些方式建立起来的?
(2)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半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为实现“统一的欧洲”,一直进行着不懈的努力。2004年5月1日,欧洲联盟迎来了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富雄心的一次扩张。波兰、匈牙利、捷克等10国的加入使欧盟增加至25个,经济总量与美国不相上下,整体实力有所增强。欧盟轮值主席爱尔兰总理伯蒂·埃亨评价说,这l0国加入欧盟是自15年前柏林墙推倒之后欧洲统一进程迎来的又一高峰。
材料二在对伊拉克动武问题上,美国与德国、法国之间的分歧严重。恼怒之际,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脱口向德法甩出了一句“这是陈旧的欧洲”!在他看来,北约的重心正东移到“新欧洲”,这里的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等北约新成员国,还有即将加入欧盟的中东欧小国似乎更赞同美国计划的对伊行动,与“老欧洲”大国相比,这些欧洲小国对美国更为忠诚,配合美国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这次动员这些小国向德国和法国叫板,是美国首次公开发挥“新欧洲”小国的作用,对欧洲的一体化和团结是严峻的挑战。
——根据新华网有关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欧洲共同体从l967年成立之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2004年的25个成员国。请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2)二战后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哪些发展特点?
(3)有人说,欧洲中部时间5月1日零点那声钟声,是欧盟新纪元的开始;但也有人说,那是一片未知的水域的起点。据材料二说明一体化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的任务》
材料二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列宁说:“改造小农……是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事情。只有有了物质基础,只有有了技术,只有在农业中大规模地使用拖拉机和机器,只有大规模地实行电气化……才能根本地和非常迅速地改造小农。”
—一《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经济政策”的含义,说明1920年底苏俄实行该政策的目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及其直接目的。
(3)材料三说明列宁认为改造小农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列宁对小农问题的认识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4月28日,各国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它被列入同年6月28日通过的《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由于美国政府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美国也就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1934年9月28日~1935年2月23日,国际联盟会员国最多时达58个。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1924~1942年,先后有17个国家退出国际联盟。
——根据“百度词条”编
材料二 由于英国和法国早期对国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一个警察,还是一个调停者——有分歧,这就使得这一组织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力,也没有真正的集体安全机制。因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事实证明国联的实际贡献不是遏制侵略者,而是使民主国家陷入混乱状态。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联合国不是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是在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美国对于组建联合国颇为积极,其他反法西斯国家为了把战时的友好合作关系延续到战后,以维护和平,也都同意组建联合国。联合国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吴于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国际联盟存在什么缺陷?
(2)根据材料一、三及所学知识,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3)举两例说明联合国建立初期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也带有不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