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鸭跖草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鸭跖草种群数量增加,则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也增加 |
B.若鸭跖草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 |
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可能降为0 |
D.只有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才能决定鸭跖草的进化方向 |
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上 |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
C.DNA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 |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
下图为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开始的,但不同时开始,复制开始时间右边最早 |
B.图中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
C.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的意义是:提高了复制速率 |
D.图中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核中 |
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正确的描述是 ( )
A.②和③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
B.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NA聚合酶用于⑨的形成 |
C.DNA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每个DNA片段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有2个 |
D.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
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B.两者都运用了微生物作为实验材料 |
C.两者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两者的实验思路均是设法把DNA与RNA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B.可在DNA中找到15N、32P |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