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 黄颖:白颖=12∶3∶1。已知黑颖(B)对黄颖(Y)为显性,只要有B存在,植株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
(1)F2中,黄颖占非黑颖总数的比例是______;F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B(b)与Y(y)存在于______染色体上。
(2)F2中,白颖基因型是____________,黄颖的基因型有___种,分别是___ ______。
(3)若将F1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预计植株中黑颖纯种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4)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 时,后代中的白颖比例最大。
每年的7~9月为某品种苹果果实的成熟期。研究人员在此期间,每隔10天,采摘果树外围的果实测定其中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见下图。请分析回答:
(1)苹果果实体积增大主要取决于果肉细胞的增加和细胞的增大。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
①在7月29日~9月27日期间,果实内含量下降,可导致成熟期果肉细胞的减弱,果实体积增大减缓。
②在9月7日~9月17日期间,果实内和的含量增加,同时测得果实中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不断增多,果实的颜色和口味(成熟度)也会发生变化。由此推测上述激素含量的增加,可能促进了(填激素名称)生成,促进果实的成熟。
(3)由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苹果果实的成熟是作用的结果。
请用有关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第(1)至(3)小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图中A、B、C分别为、、。
(2)大脑皮层直接对A发生作用属于调节,垂体通过②对B发生作用属于
调节;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填“抑制”或“促进”)作用。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
Ⅱ、现代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人类健康“沉默的杀手”,其病因较多。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第(4)至(6)小题。
(4)为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顺序是先注射,后注射。
(5)糖尿病患者往往胰岛素分泌不足,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发生障碍,表现出高血糖和尿糖等症状。
(6)某些糖尿病患者是在感染了某病毒后患病的。分析得知:胰岛B细胞上的一些物质分子结构与病毒上的分子结构相似,在机体细胞免疫中产生的对胰岛B细胞进行攻击,致其受损进而导致分泌的胰岛素减少,此种糖尿病属于病。
某小组学生观察到某市在马尾松林中种植桉树,林中还有食虫鸟与植食昆虫等动物活动,决定探究马尾松中各种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假如该马尾松林的管理者由于某种原因完全终止了对马尾松林的管理活动,那么一段时间后,该马尾松林中生物将成为优势种。要统计马尾松林中土壤小动物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
(2)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桉树和马尾松,它们都生长良好。如果把二者交替种植,则桉树正常生长,而马尾松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被杀死.人们进一步设想可能是桉树根部形成的分泌物具有抑制马尾松的生长或杀死马尾松作用,请你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来验证这一设想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马尾松幼苗、桉树幼苗、完全培养液(甲)、培养过桉树的营养液(乙)、不完全培养液(丙)、蒸馏水和实验容器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将长势相同的幼苗平均分为A、B两组。
第二步:。
第三步:。
结果预期和结论:。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________;继而根据图中的②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____________。
(3)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地媒体披露,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嫩黄瓜在种植时被涂抹了避孕药(其主要成分是类雌性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类报道是否科学?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 B.水体溶解氧较高 |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