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也。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 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
C.汝何故疏我 煜入或不测,奈何 |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
下列各句,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B.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C.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D.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②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
(2) 文中第五段写道“美窃视彬微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也可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存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选自《新唐书》,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已持政,稍自肆 肆:放纵 |
B.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劝谏 |
C.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 辞:借口 |
D.炎反有端,顾卿未知耳 顾:考虑 |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裴炎刚直不屈的一组是( 3分 )
①宽厚,寡言笑,有奇节
②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
③若炎反,臣辈亦反矣
④蔓草难图,渐不可长
⑤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
⑥宰相下狱,理不可全
A.①③⑥ | B.②④⑥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
翻译下列句子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3分)
(2)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敷,字景胤,吴郡人,吴兴太守邵子也。生而母没。年数岁,问母所在,家人告以死生之分,敷虽童蒙,便有思慕之色。年十许岁,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画扇,乃缄录之,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见从母,常悲感哽咽。
高祖见而爱之,以为世子中军参军,数见接引。永初初,迁秘书郎。尝在省直,中书令傅亮闻其好学,故过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
时义恭就太祖求一学义沙门,比沙门求见发遣,会敷赴假还江陵,太祖谓沙门曰:“张敷应西,当令相载:”及敷辞,上谓曰:“抚军须一意怀道人,卿可载之,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上甚不说。
迁正员郎。中书舍人狄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赳曰:“彼若不相容,便不如不往。讵可轻往邪?”当曰:“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敷先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既而呼左右曰:“移我远客。”赳等失色而去。其自摽遇如此。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余响久之不绝。张氏后进至今慕之,其源流起自敷也。
迁黄门侍郎,始兴王浚后军长史,司徒左长史。未拜,父在吴兴亡,自发都至吴兴成服,凡十余日,始进水浆。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世父茂度每止譬之,辄更感恸,绝而复续。茂度曰:“我冀譬汝有益,但更甚耳。”自是不复往。未期而卒,时年四十一。
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贤弟子少履贞规,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薄莫之人,冀其方见慰说,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足下门教敦至,兼实家宝,一旦丧失,何可为怀。”其见重如此。世祖即位,诏曰:“司徒故左长史张敷,贞心简立,幼树风规。居哀毁灭,孝道淳至,宜在追甄,于以报美。可追赠侍中。”于是改其所居称为孝张里。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缄录之缄:封存 |
B.会敷赴假还江陵会:正赶上 |
C.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诣:拜访,到……去 |
D.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吊:凭吊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敷“孝道淳至”的一组是()
①年数岁,问母所在
②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
③见从母,常悲感哽咽
④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
⑤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
⑥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敷从小就懂得孝道,虽然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母亲,但却非常想念她,所以当他得到母亲的遗物后就收藏起来,每当思念时就拿出来观看。 |
B.张敷也是一个依自己性情做事的人,当皇帝让他带一个僧人去西行时,他以难以忍受闲杂人为由,拒绝了皇上的要求,使得皇上很不高兴。 |
C.张敷虽不慕权贵,但对于同官阶的狄当、周赳拜访自己时,却能以礼相待;只是在接待的最后自己有事先离开了。 |
D.父亲死后,张敷悲伤万分,当伯父劝他时,他悲伤得就更加厉害了。由于他优良的品行,使得琅邪的颜延之和他结成了忘年交。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书令傅亮闻其好学,故过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注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七月既望②正襟危坐③下江陵下列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哀吾生之须臾 |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 |
C.扣舷而歌之抱明月而长终 |
D.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了一种与客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的感觉,是一种从大自然中求得精神解脱、轻松豁达的“乐”。 |
B.作者借助夸张,借箫声的感人力量,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音调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
C.客通过古今对比,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为人生感到悲哀。 |
D.本赋运用的主客对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一般理解为作者一人的化身,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 |
B.田父绐曰:“左。”绐:欺骗 |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 |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
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 D.我何面目见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
翻译画线句子(各3分,共9分)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翻译画线句子并说说下面这段文字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1)也退,故进之;由(2)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1)求:指冉有。(2)由:指子路。翻译:
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