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敏同学想测出一个塑料实心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入水中会漂在水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小敏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
B.把适量水倒入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b
C.用细线栓一个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c
D.剪断细线,让铁块单独静止于水中如图d 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示数为Vd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试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    g ,塑料球体积V=         cm3,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ρ=   kg/m3
(2)本实验如果没有天平,但是有弹簧测力计,那么应该修改步骤    ,请写出你的操作方法                                          
(3)根据你修改的实验步骤,写出计算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应该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表是某同学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指出上述表格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
0.3
1.5

(3)该同学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4)实验中另一组同学发现两相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
A.通过该灯泡的电流小一些 B.灯泡的灯丝断了 C.灯丝的电阻太小 D.小灯泡靠近负极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了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若干(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初温相同),还提供一个开关和一个电池,实物连接图如图1所示,(注:发热电阻丝是一种通路时会发热的元件,本实验中均为同一型号,电池是一种给电路提供能源的装置)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为了保证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图2中把两个烧瓶中的发热电阻丝是 (选填“并联”或“串联”)接入电路中的,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反映液体比热容的大小,若发现A液体中温度计的示数较高,则 液体比热容大.
(2)小明将装有A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水的烧瓶,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关系不变,又做了一次实验.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同时用温度计测出这段时间内水和液体B升高的温度△t和△t.在不计热损失的情况下,请用所测的量表示液体B的比热容c= (C已知)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前后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物质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20
6
45
食用油
20
6
68

(1)实验中,需要取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的水和食用油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进行加热.
(2)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6min后,发现水升高的温度比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低,而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在此实验中,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相同,则要继续给 (选填“水”或“食用油”)加热一段时间,待两者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水的吸收能力比食用油 (选填“强”或“弱”),在物理学中,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的大小可用物理量 来表示.

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出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在海波和松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它的熔点为 ℃;在熔化过程中它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在第6分钟时,海波处于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某同学在研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kg)
升高温度(℃)
吸收热量(J)

1
0.05
10
2100

2
0.05
20
4200
煤油
3
0.10
10
4200

4
0.05
10
1050

(1)分析第1、2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升高不同的温度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2)分析第1、3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质量的相同物质 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3)分析第1、4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所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