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
(1)小明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则图中 是沸腾前的情况。(填“甲”或“乙”)
(2)下表是小明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温度(℃) |
…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96 |
98 |
98 |
… |
①从记录数据看,在第 min时的数据是错误的,温度应改为 ℃。
②由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
(3)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此时水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
(4)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根据图线分析:
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5)小明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5 |
35 |
45 |
55 |
65 |
75 |
温度/℃ |
98 |
70 |
55 |
45 |
35 |
28 |
24 |
22 |
22 |
22 |
①请在下面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知,小明做上述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即室温)应在 ℃左右.
③根据描画出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沸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均匀降低 D.基本不变
(6)如果有一天你要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__________的冷却效果好。
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重为1N的橡皮泥、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等器材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将各自的橡皮泥依次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橡皮泥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N。
(2)他们经过交流发现实验结论不一致,你认为_____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更可靠,另一方案得出的结论不可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用如图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步骤甲与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有关。
(3)实验中若木块被拉而没有动,则拉力摩擦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为了验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
D.小卡片容易扭转 |
为提高电网对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重点科技减灾防灾项目——直流熔冰装置研制成功。该装置需要1至2万千瓦的功率,最大融冰电流可达6000安,最长融冰距离可达200公里,从而避免因线路结冰而倒杆断线。如图为位于某电网线路上相距几十公里的甲、乙两地之间输电线路和处于乙地的熔冰装置示意图,熔冰装置上的“+”、“-”是两个接线端子。(进行熔冰时交流电已切断)
(1)你猜想设计该熔冰装置的依据是,在熔冰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2)若要对甲、乙两地之间的“2”和“3”两根输电线同时熔冰,请你在图中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进行切实可行的连接,实现熔冰;
(3)在上述熔冰过程中,若每根输电线的电阻是R,启动熔冰装置后,电路中的电流是I,则输电线消耗的电功率是。
实验表明:密度大于液体的固体球,在液体中开始时是竖直加速下沉,但随着下沉速度变大,其所受的阻力也变大,到一定深度后开始匀速下沉。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的速度与哪些量有关”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记录(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4/3πr3)。
次序 |
固体球的半径 r/(×10-3m) |
固体球的密度 ρ/(×103kg•m-3) |
固体球匀速下沉的速度v/(m•s-1) |
1 |
0.5 |
2.0 |
0.55 |
2 |
1.0 |
2.0 |
2. 20 |
3 |
1.5 |
2.0 |
4.95 |
4 |
0.5 |
3.0 |
1.10 |
5 |
1.0 |
3.0 |
4.40 |
6 |
0.5 |
4.0 |
1.65 |
7 |
1.0 |
4.0 |
6.60 |
(1) 第1、2、3三组数据可知,因为阻力的原因,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受到重力与浮力并不相等,重力与浮力之比恰好为;
(2) 由第1、2、3三组数据可知:密度相同的固体球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与固体球的成正比。
(3)若固体球的半径为2.0×10-3m,密度为3.0×103kg/m3,则其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
是m/s。
(4)对于固体球在水中从静止开始竖直下沉的过程,四位同学描述出了重力对固体球做功的功率与其下落时间关系的P-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