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明的爸爸准备购买一辆SUV型(运动型多用途)轿车,可是上网搜索后有人说这种车重心较高,汽车容易翻倒。小明有些怀疑,通过观察家里台灯、照相机三脚架的稳度(即稳定性)后,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他首先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块重相同、除甲底面积较大外其他外形完全相同、重心高低不同的圆柱体,然后将它们依次放在木板上(物体不滑动),慢慢转动木板,直至圆柱体翻倒,记录此时木板转过的角度θ,记录结果如下表。


(1)小明是通过                 来判断物体的稳度。
(2)分析数据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可以得到稳度与重心高低之间的关系。
(3)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发现物体的稳度还与      有关。
(4)设汽车车轮和地面的四个接触点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为S,汽车的重心离地面高度为h,现有汽车甲和乙,它们的重G相同,结合小明的探究结果,你认为可以通过简单比较______(写出表达式)就可以初步比较甲、乙两辆汽车的稳度。
(5)根据小明得出的探究结论,对于SUV型汽车生产厂家来说,以下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    )

A.是否可以通过加大车轮间距离提高稳度
B.如何降低用户的成本
C.稳度是否与汽车车重有关
D.如何提高大家的科学素养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分子间的作用力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和他的同伴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实验中的铜块与铝块体积相同,实验数据在图中已列出。

(1)图①③④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个因素的关系?

(2)分析①②④⑥四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3)为探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应选哪几次实验分析比较?

(4)根据有关实验数据,你得到的盐水的密度是多少?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物距

( cm )

像距

( cm )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1

40

13.3

倒立

缩小

实像

2

30

15

倒立

缩小

实像

3

20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4

15

30

倒立

放大

实像

5

12

60

倒立

放大

实像

6

10

不成像

7

8

正立

放大

虚像

8

4

正立

放大

虚像

(1)图甲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蜡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分析表中数据据认为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

学习了电功率后,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来探究小灯泡功率跟电阻的关系。 L 1 规格为“ 2 . 5 V 0 . 25 A ”、 L 2 额定电压是 4 . 5 V L 3 额定电压是 6 V ,可调电压电源。图3是小灯泡 L 2 L 3 I U 图象。

(1)请根据图1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所示实物图补充完整。

(2)电路连接完成后,小明只闭合开关 S 1 ,发现电流表有示数,但小灯泡不发光,原因是 

(3)如表是实验中的相关数据。

实验次数

开关状态

电源电压

电流表示数

小灯泡电阻

小灯泡功率

1

S 1 闭合

U

0 . 25 A

R 1 = 10 Ω

P 1 = 0 . 625 W

R 2 = 2 Ω

P 2 = 0 . 125 W

R 3

P 3 = 0 . 25 W

2

S 1 S 2 闭合

2 . 5 V

0 . 50 A

R 3 = 5 Ω

P 3 = 1 . 25 W

3

S 1 S 3 闭合

0 . 25 A

R 1 = 10 Ω

P 1 = 0 . 625 W

4

S 1 S 2 S 3 均闭合

1 . 30 A

R 2 = 4 . 55 Ω

P 2 = 1 . 375 W

第1次实验中电源电压 U =    V L 3 的阻值 R 3 =    Ω

(4)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规格不同的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跟电阻的关系是:

  

  

【拓展】完成实验后,老师告诉小明用一个稳压电源和一个滑动变阻器可以制作成一个可调电压电源。将自制的可调电压电源(稳压电源电压恒为 6 V ) 、电流表、小灯泡 L 3 和开关串联,如图4所示。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闭合开关,向左移动滑片,当滑片从 A 点滑到最左端 B 点时 ( A B 两点图中未标出),电流表示数变化了 0 . 1 A ,则 R AB =    Ω

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如:   。那么斜面的省力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使用斜面的省力情况可以通过比较沿斜面拉力 F 与物体重力 G 的比值大小来判定,比值越小,越省力)

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猜想2: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有关。

小明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物块材料及其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相关的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斜面倾角

θ

θ

θ

θ

θ 1 ( θ 1 > θ )

θ 2 ( θ 2 > θ 1 )

斜面的表面材料

木板

毛巾

木板

木板

木板

木板

物块重 G / N

2.0

2.0

4.0

6.0

2.0

2.0

沿斜面拉力 F / N

1.35

1.52

2.70

4.05

1.52

1.70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比实验  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1、5、6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3)为验证猜想3,小明做了实验  (填写实验序号),分析实验数据后,小明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况相同,依据是  

【拓展】完成实验后,小明沿斜面用 1 . 8 N 的拉力,将重为 4 . 5 N 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了顶端。已知斜面长 1 . 2 m 、高 0 . 3 m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把重物直接提升 0 . 3 m 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 E F 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 ON 翻转,如图1所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

30 °

2

45 °

45 °

3

60 °

60 °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   、激光笔和铅笔。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E 沿 AO 射到 O 点,纸板 F 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 OB ;为探究反射光和入射光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下一步的操作是:  

(3)使光束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  

(4)如图2所示,已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90 ° ,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