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不断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
物距
|
像距
|
像的性质 |
||
正倒 |
大小 |
虚实 |
|||
1 |
40 |
13.3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2 |
30 |
15 |
倒立 |
缩小 |
实像 |
3 |
20 |
20 |
倒立 |
等大 |
实像 |
4 |
15 |
30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5 |
12 |
60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6 |
10 |
不成像 |
|||
7 |
8 |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
8 |
4 |
正立 |
放大 |
虚像 |
(1)图甲中所示的实验操作目的是什么?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随着蜡焰位置的变化,像的变化有两个转折点,分析表中数据据认为这两个转折点的位置在何处?它们分别是像的哪种变化过程的转折点?
实验室提供了如下的器材:两端电压恒为3V的电源,一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量程为0~0.6A和0~3A的电流表,量程为0~3V和0~15V的电压表,阻值为0~10Ω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1)请在虚线框内设计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
(2)实验中电压表应选择0~V的量程。
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关系的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画出的甲、乙、丙三个电阻的U-I图象。根据图象可知丙的阻值是Ω;甲、乙、丙三个导体中阻值最大的是(选填“甲”、“乙”或“丙”)。
在测量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路已连接好,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S,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其电路故障可能是。
(2)排除故障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如图16乙所示的I-U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算出: ①小灯泡两端加的电压为1V时的功率为W; 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一只、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请你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并联电路中,通过该支路电阻的电流与该电阻的阻值成反比”。根据上述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3)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数据记录表
小新同学想利用一块电压表和阻值已知的电阻R0测量电阻RX的阻值。小新选择如图19所示的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电路,电路连接如图19所示,其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但具体电压值未知)。
(1)请你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导线不得交叉)
(2)只闭合开关S时,电压表的示数用U1表示;开关S和S1都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用U2表示,请用U1、U2和R0表示RX。
RX=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