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用斜线(/)给下列的文言文断句。(限划12处)
子 夏 问 曰 巧 笑 倩 兮 美 目 盼 兮 素 以 为 绚 兮 何 谓 也 子 曰 绘 事 后 素 曰 礼 后 乎 子 曰 起 予 者 商 也 始 可 与 言 诗 已 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②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静。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取材于《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1.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叔孙通知上 厌之也 益:渐渐
B. 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C. 若真 儒也 鄙:品德低下
D. 朝置酒 竟:直至……终了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 及项梁之薛/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C. 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
D. 度吾所能行为之/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 陶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

B.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

C.

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 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

D.

以尊卑次起上寿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

4.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①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②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5.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初即帝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
B. 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
C. 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
D. 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不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翻译上面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1)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以为君子应当具有哪些品格?为什么孔子认为“知和而和”“亦不可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班,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屡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萃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墨子·兼爱中》,有删节)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家之与家之相 篡:劫夺
B. 人之与人之相 贼:偷窃
C. 何以 之 易:改变
D. 息然后带 胁:收敛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仁人之 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强秦之 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B.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 相爱生也
洎牧 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 昔者晋文公好士 恶衣
王无异于百姓 以王为爱也
D.

忠实欲天下之事恶其贫

夫赵强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

下面各项中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

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⑥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仁人"主要是指那些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实施仁政的人。
B. 本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
C. "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D. 本文第四自然段列举事例进行论证,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5.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译文: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译文:

(3)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指霍去病)之兵也。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居六岁,元封元年,嬗卒,谥哀侯。无子,绝,国除。
——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欲诏诛浑邪王诛:杀
B.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裨:补
C.遂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行在所传:传车,古代驿站上专用的车
D.有气敢任任:放任,担当。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明霍去病“少而侍中,贵,不省士(不懂得体恤士兵)”的一项是
①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②既还,重车余弃粱肉
③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④卒乏粮或不能自振
⑤无子,绝,国除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姐姐的儿子,受到皇帝的赏识,在十八岁的时候,做了皇帝的侍中。
B.霍去病擅长骑马射箭,两次跟从大将军卫青出征,卫青奉汉武帝之命,拨给他壮勇之兵,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率八百骑兵追击敌人大军数百里,去夺取战功,杀俘敌人很多。
C.霍去病为人寡言少语,敢作敢为。天子曾想教他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的兵法。”
D.霍去病死后,皇帝很悲痛,为他建立的坟墓,外形就像祁连山一样.他的儿子霍嬗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因此,他的后代断绝了,他的封国也就被废除了。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①,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①犊鼻裈(kūn):形似犊鼻的短裤。古时之裤,无裆谓袴,有裆谓裈,统称裤。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从者谢吉 谢:拒绝
B.临邛令前奏琴曰 奏:弹奏
C.长卿第俱如临邛 第:只要
D.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 更:轮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赀为郎②敛资财以送其行
B.①因病免,客游梁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①相如与俱之临邛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①卓王孙闻而耻之②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在朝廷做武骑常侍期间,孝景帝不喜欢辞赋,批评他爱好文学,于是司马相如就借口有病而辞了官职,旅居梁国。
B.卓家的宴会司马相如本不愿去,后由于临邛县令的殷勤,不得已而勉强前往,而这次宴会恰恰促成了他和卓文君的爱情。
C.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卓王孙十分生气,不愿在经济上给以资助,后两人买了一间酒店来维持生计,生活倒也平静。
D.卓王孙听说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店谋生,感到耻辱,后由于兄弟及长者们的劝说,还是资助了他们,使女儿女婿成了富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