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材料一
李鸿章像魏源
材料二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 郑观应《盛世危言》
康有为像
材料三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图片分别简述二人所代表派别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这两派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观应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二者观点与材料一主张最突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根据。推翻反革命政权,而建立革命平民的民权的城市政府。
——《中共八七会议决议》
材料二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冲破日寇蒋贼的万重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组织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
——《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材料三 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筹,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请回答:
(1)比较三则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2)导致党的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列宁曾指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阅读下列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的论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汉代不同。若以现在的话来说,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是采用委员制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既然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则建立民国就必然成为另一时代主题。问题是建立哪一种模式的民国呢?以孙文为理论骨干的革命党人,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当时的“美国模式”。所以辛亥革命以后的民国,便是一个美国模式的民国。……不幸的是,这个生吞活剥的美国模式在中国实行起来却完全走了样。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黄炎培:“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来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1945年7月)
请回答:
(1)钱穆对唐代政治的评论,其历史依据是什么?近代有学者认为:从唐代中央政治特点来看,中国古代也存在民主成分。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2)你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时代已不允许再出个皇帝”这句话?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模式的民国”的表现和结果。分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4)材料三中毛泽东认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史实说明“新路”的特点。
在中国的宋词中,以苏轼的“豪放派”与李清照的“婉约派”为主要代表。你能举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中与上述两者相类似的情况吗?请各列举一名,概括其作品的艺术风格,并列举其部分作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上述画的作者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那样单纯强烈。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作者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材料三:上述画的作者的艺术是伟大的,然而在他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此画的作者是谁?作品名称是什么?该画家属于哪一画派?
(2)阅读材料,该画表现出作者怎样的艺术意境?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指出作者的作品不被当时社会认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