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大转变。在近代世界到来之前,文明的基调是农业(牧业包括在内),文明的指向是巩固和发展农业社会。自秦汉之后,中国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一直属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经济实力仍十分雄厚。但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与工业文明不同。以现代价值观衡量,儒家传统的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
①以等级尊卑观念压抑社会,很难出现自由平等观念
②以私德至上观念压抑公德意识,难以培养公民意识
③以亲情至上观念压抑法制,阻碍了以法治国的形成
④以家族至上观念压抑个人,阻碍了个人权利的自觉
⑤以华夏中心观念锁国自大,错失了社会转型的机遇
|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
|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
| 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
|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
图是凡尔登战役中激战过后德军遍地尸体的场景,关于凡尔登战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凡尔登战役发生在西线战场
②凡尔登战役的发动者是德国
③德国在凡尔登战役中的目标是迫使法国最终退出一战
④图片中的场景说明凡尔登战役及其残酷,这一战德军比法军伤亡更大
| A.①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现代交通和信息(铁路、公路网的萌芽,尤其是电报和印刷机)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
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
|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
下列对20世纪的局部战争表述正确的有
| A.在20世纪的前半期,它曾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 |
| B.在冷战时期,它同大国争霸交织在一起,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等 |
| C.20世纪的局部战争几乎不存在反侵略性质 |
| D.中东战争的实质是苏伊士运河的归属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