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
C.封建剥削严重导致农民生活贫困 |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
下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工具工作示意图。其中一个转轮的左边装有一个两头粗、中间细的小轮,小轮的一边通过传送皮带和转轮相连,另一边通过顶部的曲柄和左边的杠杆相连,从而实现了转轮和皮囊之间的传动。这是()
A.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水排 |
B.春秋战国时期冶炼生铁的淬火工具 |
C.三国的灌溉工具翻车 |
D.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 |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这里的“小农”指的是()
A.农民 | B.自耕农 |
C.贫农 | D.佃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