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英国内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