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各点距离: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下图表示的是温度和酶活性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在t2之前,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之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
| B.当温度到达t 2时,酶的活性最高 |
| C.A点时,酶的催化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
| D.C点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
2008年8月27日科技部公布的“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2008年度专题课题中,工业酶技术将获得重点支持。下列关于酶或工业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酶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组成工业酶的基本单位也是氨基酸 |
| B.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工业酶失活 |
| C.物质的跨膜运输、CO2的固定和还原都需要酶的参与 |
| D.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
ATP合成酶的合成是在
| A.线粒体中 | B.核糖体中 | C.高尔基体中 | D.内质网中 |
下面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遇热不起作用 | B.酶只能对物质分解起作用 |
| C.酶必须在体内合成,并且在体内起作用 | D.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
当条件满足时,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最多可以组成的ATP分子及其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有()。
| A.20个,40个 | B.20个,30个 | C.30个,60个 | D.30个,4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