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线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 B.南北走向 | C.东北—西南走向 | D.西北—东南走向 |
图中L所在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 C.一年三熟 | D.一年两熟到三熟 |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21~22题。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和技术 | B.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 C.交通和市场 | D.原料和能源 |
在粤北、粤东、粤西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将有利于
A.充分利用三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B.促进工业向乡村地区扩散 |
C.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 D.节约土地,形成集聚效应 |
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的最高峰海拔为1424米,读图回答19~20题。该岛屿的南北宽度约为( )
A.30千米 | B.80千米 | C.150千米 | D.500千米 |
该岛屿( )
A.地势南高北低 | B.常年盛行东北风 |
C.水能资源较丰富 | D.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
读图,回答16~18题与19世纪初相比,20世纪中期的洞庭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八百里洞庭风光不再,面积减小 |
B.洞庭湖调节洪水的能力下降 |
C.洞庭湖入湖水系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上升 |
D.洞庭湖湖水变浅 |
洞庭湖四周的地势大致是
A.南高北低 | B.东高西低 | C.北高南低 | D.四周高中间低 |
引起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A.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 |
B.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
C.退耕还湖 |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
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 B.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
C.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 D.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1~14题。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B.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
D.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 B.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
C.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 D.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