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通式 。
(2)①过程发生的反应名称是 ,形成的化学键B的名称是 。
(3)蛋白质可用 试剂鉴定,反应后溶液呈 色。
(4)高温或过酸过碱使蛋白质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
(5)胰岛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46且由两条链组成,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组成胰岛素的氨基酸有 个。
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样方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 m×2 m的五个区域,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株/m2。
(2)一个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调查发现,在2000年前当地并无豚草分布。以上数据表明,在2002~2006年间,豚草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______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_________________等。
(4)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期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乙图________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ol·L-1。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______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______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____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___________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_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______________点浓度,所以______________侧生长快,茎将______________生长。
(4)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mol·L-1,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mol·L-1。
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________________型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影响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________________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种群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发现生长素的某些实验,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序号①所表示的实验验证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序号②所表示的实验的单一变量是。
(3)序号③所示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某植物的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IAA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IAA溶液浓度(mol/L) |
0(蒸馏水) |
10-12 |
10-10 |
10-8 |
10-6 |
10-4 |
幼叶鞘增长长度 |
2.6 |
3.2 |
3.9 |
5.1 |
3.1 |
1.8 |
①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各幼叶鞘的初始长度相等,请在下边坐标系中绘出随IAA溶液浓度的变化幼叶鞘增长变化的曲线。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形式主要是激素调节,请根据下面有关植物激素的实验研究,回答问题:
(1)将赤霉菌培养液喷洒到水稻幼苗上,水稻患恶苗病(植株疯长);科研人员分析出赤霉菌培养液中有以上效应的物质是赤霉素。
①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能证明赤霉素是植物激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配制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浓度梯度差为0.5 ppm)。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浸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十天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应控制好的两个主要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