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央视首播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不仅收视率屡创新高,还引发了社会对美食、民俗、文化认同等话题的热烈探讨,更带来了商机。地方特产、锅碗瓢盆热卖。以“美食之旅”使旅游线路成为热门,一部纪录片火爆了媒体,商家和产业。不仅如此,《中国好声音》的走红和《舌尖上的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1)结合材料说明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
(2)请你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简析《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经济效应。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诚信经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6月10日,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部分省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做好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请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
(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要搞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2)请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课题研究:从学习科学发展观看,并简单写出选题的理由。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2008年10月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从10月15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唯物论依据。

2008年10月18日至19日,中央宣传部在四川成都举办第五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与会者认为,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深深植根于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实践,来自于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以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史上新的丰碑。同时,应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贯穿到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使弘扬抗震救灾精神的过程成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的过程,成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的过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请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的?

有人认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社会生活的变迁,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你认为观点对吗,为什么?

材料一:2008年7月6日下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独具特色的大型居民建筑中国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