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在《秦政记》中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据此,你认为秦始皇能在中国历史上有如此地位,最主要是因为他( )
| A.兼并了六国 | 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D.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B.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
|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 B.李贽笔下的孔子 |
| C.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 D.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
|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