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
| A.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
| B.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2名组成 |
| C.根据德国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
| D.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
|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C.文化途径迥异 | D.国力对比变化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 )
|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
| B.罗马法歧视妇女,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
| 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会》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
| 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
雅典民主“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 )
| A.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 B.是一种直接民主 |
| C.易形成集体暴政 | D.是少数人的民主 |
“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与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他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以上描述不能说明雅典民主制度 ( )
| A.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 B.创造出了抽签、投票等民主形式 |
| C.使所有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政 | D.易导致权力的误用、滥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