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对以上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社会有民本思想而无民权思想
B.欧美等西方国家是民权思想的发源地
C.此时的孙中山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享”
D.古今中外的思想有相通可借鉴之处

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
④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置。……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
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
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记载:“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赁:工钱)……三年台成而民贩。”下列选项中,最类似晏子施政方略的是( )

A.罗斯福兴办公共工程
B.商鞅变法之奖励农耕
C.伯利克里发放参政津贴
D.列宁实行固定粮食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