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
| A.主张节俭的墨家 |
|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
| D.无为而治”的道家 |
英国曾在19世纪上半叶废除或颁布一系列法令(如下表)
| 时间 |
废除或颁布的法令 |
相关内容 |
| 1834 |
颁布《济贫法修正案》 |
取消对无业贫民的一切金钱和实物的救助,避免“鼓励懒惰”,保障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
| 1844 |
颁布《工厂法》 |
工厂法是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生产组织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的法规。 |
| 1848 |
颁布《公共卫生法》 |
|
| 1849 |
废除《航海条例》 |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
B.不利于保护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
C.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D.体现了工人社会福利的提升
“一带一路”是自东向西的东西经济交流共荣之路。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自西向东的新航路
| A.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 |
| B.使欧洲的农民深受其利 |
| C.推动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
| D.很快就使中国融入欧洲市场 |
下图是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数据统计情况,读图分析,下述观点阐述正确的是
| A.1952年工业产值较低,说明我国一五计划刚刚起步 |
| B.1978年以前我国工业生产增长率要快于1978年以后 |
| C.从2008年的工业产值来看,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
| D.自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增幅较大,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果。 |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洋务运动③戊戌变法④ 新文化运动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 A.宋教仁 | B.蔡锷 | C.孙中山 | D.黄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