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专制皇权披上神权外衣 | 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 D.靠军功选拔人才 |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
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
|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
|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
|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
1801年.美国总统麦迪逊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新东西了”,“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孟德斯鸠认为的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麦迪逊所谓的“新东西”主要指
|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 B.民族形成、赢得独立 |
| C.邦联国家、地方自治 | D.联邦体制、三权分立 |
“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由地中海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前后的几十年内世界工业品的集中产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在这两个历史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新大国分别是
| A.法国、德国 | B.德国、日本 | C.英国、法国 | D.英国、美国 |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了双方的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但到19世纪40年代末,英国却废除了《航海条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 B.英荷关系的改善 |
| C.英国殖民重心由北美转移到亚洲 | D.英国实力的衰落 |
19世纪中期的伦敦,报时自鸣
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下列原因与这一变化联系最密切的是
| A.钟表技术的进步 | B.资产阶级平等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
| C.工厂制的广泛推行 | D.工人阶级经济地位得到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