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据此分析导致明清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包括
商帮 |
主营商品 |
形成时期 |
鼎盛时期 |
衰落时期 |
徽商 |
茶、盐、典当、瓷器、丝绸 |
明成华、弘治年间 |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
19世纪40年代 |
晋商 |
茶、盐、票号、粮食、丝绸 |
明中期 |
鸦片战争前夕 |
1862年后 |
江右商帮 |
瓷器、粮食、茶 |
明成华、弘治年间 |
18世纪初至19世纪 |
鸦片战争后 |
①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②外国商人可以直接进入内地采购
③外商在华享有贸易特权 ④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了商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主要是因为
A.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B.他给儒学注入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新内容 |
C.他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 |
D.他是当时的鸿儒,影响巨大 |
有的学者将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
A.道、法、墨、儒 | B.道、法、儒、墨 | C.法、儒、道、墨 | D.儒、道、墨、法 |
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墨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社会的剧烈变革②私学的兴盛③出现思想解放运动④各国纷争的环境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 B.法家、道家 | C.儒家、法家 | D.道家、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