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4年《食货半月刊》创刊,其〈编辑的话〉指出:“史学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史学却离不开史料。理论虽不是史料的单纯排列可以产生,理论并不是原形一摆,就算成功了的。中国社会史的理论斗争,总算热闹过了。但是如不经一番史料的搜求,特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那进一步的理论争斗,断断是不能出现的。”这位编辑要表达的是

A.史学研究即是史料学 B.史料学可以取代理论
C.理论无益于史学研究 D.理论建构离不开史料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A.着重发展重工业 B.实行“一五计划”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

梁启超一直推崇欧美。民国8年游欧归来后发表《欧游心影录》,彻底放弃“科学万能”之迷梦,主张在中国文化上“站稳脚跟”。《欧游心影录》被视为是他告别“科学万能”,倡导“中国不能效法欧洲”的“告白”。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理性的分析了中国的国情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
C.考察战争造成欧洲的灾难 D.北洋军阀企图对日本妥协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志西洋,正所以志英吉利也”,“故今志于英夷特详”。魏源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在当时的国际地位非常高 B.中国国门最先是被英国人打开的
C.当时中英关系特别友好 D.当时的国人只能收集到关于英国的资料

南宋的哲学家叶适,曾是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永嘉学派代表。他讲究“功利之学”,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以下哪些主张与叶适的思想相似

A.“淡泊名利,克己制欲”
B.“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
C.“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西周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共275年,至少在200多年里地方诸侯都没有搞分裂。其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周初分封时王室势力强大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C.礼乐制度强化了等级观念
D.周王对地方拥有绝对集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