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为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五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六: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据材料四,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5)材料五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 “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六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往今来,金融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与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
材料二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三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事件
创立
19世纪末,英、法、德、俄、日等国在华开设的银行已达20多家,郑观应等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应开设我国自己的银行。
1897年5月,清政府“铁路总办”盛宣怀在上海“招商集股”,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为宗旨,创办中国通商银行,额定资本500万两,股东多为官僚及买办。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曲折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通商银行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
1936年,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以复兴公债抵充,加入官股347.5万元。该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控制。
解放战争期间,其购买的大量公债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
改制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它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据《上海金融志》、《中国金融家》等整理
材料四

(1)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及世界格局是如何“被改变”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银行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商银行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神宗继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勤于正事,励精图治。他经常找大臣商讨富国强兵之道。……宋神宗求治心切,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指出只要“择术”正确,不要说大唐盛世,连尧舜之治也可达到,这种引导和激励使宋神宗信心大增。
……王安石又上书回答宋神宗提出的为何“祖宗守天下能百年无大变”的问题。他说:前面几位皇帝,“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尧汤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于百年。”这正切合宋神宗“当今理财,最为急务”的思想……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
——钟葵《王安石变法问题出在哪里》等
材料二“青苗法”的推行,使自耕农的生产生活得到救助,使其免受地主阶层高利贷的搜刮和盘剥;对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起到重要作用,使国家军事力量得到加强,一定程度改变了政府积贫积弱的局面,缓和了阶级矛盾,使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秩序稳定。……但“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改变对自耕农的剥削。“青苗法”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但在执行中都变了味走了样——变成了政府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向贫困农民发放贷款和种粮为定额摊派;变成了不但向穷人发,富人不缺钱不缺粮也发。更可悲的是,农民不管是否领到了“青苗钱”,都要按分配的定额缴纳“青苗息”,这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同时,“青苗法”在执行中损害了地主阶层中某些集团的利益,导致其执行效果不断减小,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摘引自黄海宾、田龑《浅析北宋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社会政治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能够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青苗法”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为何失败?

人类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明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特别是佛教的东来,给中原固有文化以很大的冲击。而佛教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精神层面更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宋代的儒学正是吸收了佛教的一些理论而发展为理学……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人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夏民族的饮食结构。另外,大批珍禽异兽从西域和中亚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
——摘引自张芬《浅析丝绸之路及其贡献》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其先中西两大文化之成绩,我固未见绌于彼也。晚近一、二世纪以来,彼乃突飞猛进,而我懵然不知。彼我骤相接触,彼好议我为自傲。夫一民族对其固有文化抱一种自傲之情,此乃文化民族之常态,彼我易地则皆然。且彼之来也,其先惟教士舆商人;彼中教义非我所需,彼挟天算、兴地、博物之学以俱来,我纳其天算、兴地、博物之学而拒其教义,此在我为明不为昧。彼不知我自有教义,乃以天主、天国相强聒(guō),如其入非洲之蛮荒然,则固谁为傲者耶?且传教之与经商,自中国人视之,其性质远不伦。经商惟利是图,为中国所素鄙,奈何以经商营利之族,忽传上帝大义?中国人不之信,此情彼乃不知。抑商人以贩鸦片营不规之奸,教士笼络我愚民以扰搰(hú)我之内政,此皆为我所不能忍。而彼则以坚甲利炮压之,又议我为排外,我何能服?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2007年10月l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带给中国的变化。材料二认为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催化作用的是什么?其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三,概括外来文化传入的特点,分析当时国人排外的原因。有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

二战以来的美国对世界局势的走向具有较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在世界历史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人民抵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试图进行的征服活动。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1995年,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决策人物之一、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评价这场战争说:“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世界”指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政策的核心内容。据所学知识指出战后初期美国推行这一政策的表现。(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美国亚洲外交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冷战的认识。(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直到今天”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局势有什么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7分)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治体制体现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材料二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制度创新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体现。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根本没有民主权力……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封建转帝制”这一转型时期的主要政治特征。(6分)
(2)用相关史实来证明材料二中关于英国“制度创新”的观点。(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近百年来在政治实践方面是如何领导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