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沟通、对话的双向性,公民之间、公民与领导沟通交流的平等性、畅通性;通过网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真实性和自由度。它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言,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为谣言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就会发生偏差。“网络民主”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另外,“网络社区”中经常蔓延的“情绪式民主”又可能使“网络民主”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所制造的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1)结合材料,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角度说明“网络民主”的积极意义。
(2)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说明理由,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中学高三(2)班的同学以“我们身边的财政”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上网、咨询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

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财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探究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不同时期我国采用了不同的财政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下表是我国财政政策近年来的变化情况

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说明我国为什么调整财政政策。

城镇化是新一届政府力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城镇化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主要是因为聚集效应可以使城镇的经济效率远高于农村,即在人口密集的城镇,会产生社会分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激发创新效应、节省交易成本等,这些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中斯密关于分工的理论,分析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繁荣的原因。

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目前,信息消费渐成时向,并带动了我国GDP的增长。但在信息消费的发展中,仍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政策不健全、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网络欺诈时有发生等问题,亟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针对我国信息消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促使信息消费健康发展。(8分)

下图为某品牌手机自2011年5月推出至2012年4月间的价格变化示意图,面对这样一种价格走势,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作为消费者,是否会购买该款手机?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省政府组织省内科研单位和院校,派遣100名科技特派员,到山区和欠发达乡镇,帮助提高当地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1)根据材料一,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观点说明为什么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就能实现农民增收。
材料二吉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吉林省“像抓玉米、抓汽车一样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整合吉林歌舞、影视剧等文化资源,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被文化产业界誉为“吉林现象”。吉林省之所以能让文化产业生发出充沛活力,是因为在文化体制改革与产业发展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抓住了人才这一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要素;依据文化市场运行特点,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众文化。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吉林省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由文化劣势到文化优势的转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