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
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
B.Ⅱ-2的基因型不一定为aaBB |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7/16 |
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
A.静息电位 | B.动作电位 |
C.突触传导 | D.反射弧 |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
B.兴奋的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
有人在研究脊髓前角内的两相邻神经元时发现,在有乙酰胆碱阻断剂(破坏乙酰胆碱的作用)的情况下,刺激上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运动神经元没有兴奋产生;而用电生理微电泳法将乙酰胆碱作用于下一个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发现该神经元有兴奋产生。这证明( )
A.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
B.乙酰胆碱是这两个神经元的营养物质 |
C.乙酰胆碱是下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 |
D.乙酰胆碱是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水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