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的一位德国商人宣称:“无论是拿破仑的欧洲还是希特勒的欧洲,都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他意在( )
A.反对欧洲走向统一 | B.反对武力统一欧洲 |
C.反对欧洲对外扩张 | D.反对美苏干涉欧洲 |
毛泽东在出访前的前一个月反复告诉苏联人,他希望签订一个新的中苏同盟条约,以替代1945年苏联与国民政府之间的条约。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较量后,苏联终于做出巨大让步,同意与中国签订同盟条约。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当的是
A.体现了“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
B.不利于中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
C.苏联的让步有基于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考虑 |
D.中苏结盟有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
197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该文件
①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建议海峡两岸通航通邮通商
③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④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④ |
下图是近代某次重大的战役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
A.赢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
B.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
据中共某一时期的土地改革文件记载:一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运动,为当前争取全国独立民主和平的爱国自卫战争开发了无穷力量的源泉。而蒋管区则在蒋介石卖国独裁内战的政策下,继续保留浓厚的封建剥削制度。这是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两条路线鲜明的标志。该文件最有可能发布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下列材料为蒋介石1936-1942年的日记,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②英倭与美倭关系,皆无法改善,美参战时期将日近矣
③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④是晚召张、杨、于各将领来行辕会餐,商议进剿计划。杨、于均未到,询之张汉卿(学良),则知彼亦于今胤晚宴来陕之中胤央军政长官,汉卿今日形色匆遽,精神恍惚,余甚以为异
A.①④②③ | B.④①③② |
C.①③④② | D.④③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