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往往通过对联或谚语为载体的形式,来反映了当时历史风貌,从而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下表中对联谚语的内容与反映的史实对应正确的有几个?
谚语或对联 |
反映的相关史实 |
西方谚语:“宁要三个魔鬼打架,不要一个天使掌权” |
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 |
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胜败之所在。” |
《十二铜表法》灵活使用,重视调节民事纠纷 |
“灌输益部成尧甸;疏凿岷源绍禹功”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
“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剩。” 横批“已经过去。”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A .1个 B.2 个 C.3个 D.4个
学者闻一在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出现在“退却年代”现象是
A.国家集中分配产品 | B.收购制取代义务交售制 |
C.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制 | D.优先发展重工业 |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
A.18世纪末的英国 | B.19世纪末的德国 |
C.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 D.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
下图是英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对这一时期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 |
B.英国正向工业社会过渡 |
C.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缓和 |
D.自由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流 |
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这一规定反映了
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
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
亚当·斯密说:“……新大陆的白银……通过它,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得以继续……”,他描述的全球贸易是
A.欧洲—美洲—亚洲的三角贸易 |
B.欧洲—非洲—亚洲的三角贸易 |
C.欧洲—非洲—美洲的三角贸易 |
D.亚洲—美洲—非洲的三角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