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
| 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 | 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
| 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 |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这两场斗争都是( )
| A.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斗争 | B.以攻击外国教堂、租界为目标 |
| C.利用宗教组织发动群众 | D.被清朝出卖而失败 |
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某同学想做一个台湾人民反割台湾斗争的课题研究,下列参考资料中,与这一课题无关的是( )
| A.《马关条约》的条款全文 |
| B.光绪皇帝为褒奖邓世昌而亲笔撰写的祭文 |
| C.参加徐骧义军的骨干名单 |
| D.1895年日本近卫师团关于台湾伤亡的报告 |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
|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 C.满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需要 |
|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
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半殖民地的体现是( )
| A.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 |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D.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