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下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温度增加到15℃以上,膜质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运动 |
C.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
D.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
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
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
右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
B.②处渗透压下降会促进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
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与乙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
B.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
C.乙结构的活动只受甲结构释放激素的调节 |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3种方式。甲状腺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① |
皮肤、肠粘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这种调节方式为()
A.激素调节 | B.体液调节 |
C.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 D.植物性神经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