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下图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肝细胞、甲、乙三部位O2浓度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
B.乙中的葡萄糖通过甲进入肝细胞需穿过3个磷脂双分子层 |
C.甲、乙、丙维持稳定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D.在有氧充足的状态下,NaHCO3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
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 B.核糖体不同 |
C.转运RNA不同 | D.信使RNA不同 |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生化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 |
B.白化病人的头发白色是头发基部黑色素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 |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速度减慢 |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
D.脱分化与再分化都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环节 |
丙氨酸的R基为—CH3,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它们缩合后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O的原子比例为:
A、7:16:6 B、7:14:5 C、8:12:4 D、8:14:5
从细胞的结构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
A.线粒体 | B.叶绿体 | C.核糖体 | D.细胞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