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傅青主善医。其乡人王尧客都门,忽头痛,经多医不效,就诊于太医院某,按脉毕,命之曰:“此一月症也,可速归家料理后事,迟无及矣。”王急治任旋里。会傅入都,遇诸途,问王归意,以疾告,曰:“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某叹曰:“仆之归,从其命也。”乃具告所言。傅骇曰:“果尔,奈何?试为汝诊之。”按脉良久,叹曰:“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王泫然泣曰:“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①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傅又沉思久之,谓曰:“汝疾无生理,今思得一法,愈则不任功,不愈亦不任过,试之何如?”王大喜,求方。傅命归家,遍觅健少所用旧毡笠十余枚,煎浓汤,漉成膏,旦夕履之。王归家,如法治之,疾果愈。寻至都见傅,喜慰异常。更谒某,某见王至,瞿然曰:“君犹无恙耶?”王具以傅所治之法告之。某叹曰:“傅君神医,吾不及也。吾初诊汝疾,乃脑髓亏耗,按古方,惟生人脑可治,顾万不能致。今傅君以健少旧毡笠多枚代之,真神手,吾不及也。若非傅君,汝白骨寒矣,谓非为鄙人所误耶!医虽小道,攻之不精,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吾尚敢业此哉!”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傅善医而不耐俗,病家多不能致。然素喜看花,置病者于有花木之寺观中,令与之善者诱致之。傅既至,一闻病人呻吟,僧即言为羁旅贫人,无力延医,傅即为治剂,辄应手愈。
某妇忽患腹痛,辗转地上。其夫求之傅,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捣千杵,服之,立止。一老人痰涌喉间,气不得出入,其家具棺待殓。傅诊之,曰:“不死。”令捣蒜汁灌之,吐痰数升而苏。凡患泻者,遇傅无不瘳。用药不依方书,每以一二味取验。有苦痨瘵者,教之胎息②,不三月而愈。
(选自《清稗类钞·傅青主善医》,有删改)
【注】①和、缓:春秋时期秦国两位名医的名字。②胎息:像婴儿在母胎中一样不用口鼻而用脐呼吸,是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法。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急治任旋里行李 |
B.医虽小道,攻之不精研究 |
C.病家多不能致达到 |
D.令与之善者诱致之交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就诊于太医院某乃令持敝瓦缶,置于妇榻前 |
B.乃具告所言乃脑髓亏耗 |
C.试为汝诊之谓非为鄙人所误耶 |
D.问王归意,以疾告是直以人命为儿戏也 |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傅青主善医的一组是
①果尔,奈何? ②王大喜,求方。 ③傅诊之,曰:“不死。”
④彼真国手也,其言不谬。 ⑤服之,立止。 ⑥每以一二味取验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尧患头痛病,被京城的太医判为不治之症,一个月后必死。傅青主叫他试着用青年人戴过的毡笠熬成药膏,早晚服食,竟然把病治好了。 |
B.太医见到病愈的王尧,大为吃惊,深有感慨。既佩服傅青主医术高超,又自愧学艺不精,几乎误人性命,此后,这个太医干脆不再从医了。 |
C.傅青主平素喜欢看花,因而他让人想方设法先把病人安置在有花木的寺院之中,傅青主来了之后,了解情况,给病人诊治下药,手到病除。 |
D.傅青主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因病施治,不拘一格,用药不多,妙手回春,很有特色。他还教病人运用“胎息”法调治痨症,效果很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医院某君,国手也,盍请治之?
(2)诚如君言,真无生望矣。然君久着和、缓名,乃不能生死人而肉白骨乎?
(3)送王出,即乞休,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医矣。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9—12成题(12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跤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 |
B.而耻学于师耻:以……为羞耻 |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足:足够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惑:糊涂 |
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C.①③相同,③④不同 |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跛而望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
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几句,连续设喻,在比较中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的帮助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C.《师说》选段主要运用了三组对比内容,来批判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论点鲜明,正反对比,事实论证与事理论证相结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焦琏,字瑞庭,陕西人。以行伍起家,积功最,历官参将,为平蛮将军杨国威中军官。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破永州,游骑掠全州。国威起师御之,琏为前锋,败贼于黄沙驿,遂复永州。
永历元年二月,粤东陷,上幸桂林,加琏总兵官都督同知。已而上自全州幸武冈,琏扈跸至全,甫归,清兵由阳朔上,直抵桂林,入文昌门。琏未释鞍,即与巷战,搏斩冲锋者数十骑,敌乃却,屯阳朔。琏保孤城,粮濒尽,清兵复来围,琏誓死登陴守,寻启门出接战,鏖斗两日夕,敌衄退,琏纵兵蹑之,遂收阳朔。十一月,上自象州复驻桂林,录前功,加琏太子少师、左都督,封新兴伯。
永历二年春,清兵破全州,上奔南宁,郝永忠大掠桂林,自全至桂,三百里无人迹。敌乘虚直扣桂林北门,瞿式耜急召琏自平乐返,昼夜驰至,未释鞍,与敌骑遇于北门,巷战搏斩十数人。会胡一青救至,琏与一青歃血誓死,出城力战,破之于北关,又破之于甘棠渡,追及于大榕江,压敌而阵。方会战,大风起,霾雾障天,琏率死士呼噪乘之,敌惊,弃营走。琏遂与一青随何腾蛟围全州,攻下之。会攻永州,十一月,拔之。
孙可望据伪敕称王,胁诸将降附。琏移书诸将,合兵责可望削号归命,不从,则奉天子讨之。方振旅待命,会清兵攻破镇峡关,曹志建大败,收残兵保贺县,告急于琏。琏星驰至贺,与志建会。以上驻梧州,琏结志建连营犄角,扼敌攻梧道。十一月,孔有德陷桂林,马蛟麟自恭城攻平乐,陷。:琏乃象南走,渡昭江。陈邦傅自肇庆旋兵,将降,伪遣使约琏合兵,密发兵衣袭其营,琏败,遇害。邦傅以其首降于清。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八》,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上幸桂林幸:蒂王亲临。 |
B.琏誓死登陴守陴:城墙上的矮墙,俗称“城垛子”,这里通指城墙。 |
C.寻启门出接战寻:寻找。 |
D.方振旅待命振旅:整顿部队,操练士兵。 |
下列句子中,写焦琏“战胜敌人”的一组是 (3分)()
①败贼于黄沙驿②搏斩冲锋者数十骑,敌乃却
③直抵桂林,入文昌门④琏乃东南走,渡昭江
⑤鏖斗两日夕,敌衄退⑥邦傅以其首降于清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焦琏出身行伍,累积了很大的功劳,历任过参将,担任过平蛮将军杨国威的中军官。明崇祯十六年,焦琏担任前锋,在黄沙驿打败了清兵。 |
B.清兵进攻桂林,攻人文昌门。焦琏没有解下马鞍,就跟敌军在巷子中交战,搏击杀死冲锋的几十个骑兵,敌人于是退却。 |
C.永历二年春天,桂林危急,奉召而至的焦琏先在北门巷战斩敌,而后跟胡一青歃血誓死,出城力战,接连在北关、甘棠渡、大榕江等地打退清军。 |
D.因为永历帝驻在梧州,焦琏结交曹志建连接营寨形成掎角之势,扼守敌人进攻梧州的道路。焦琏最终被叛徒陈邦傅欺骗而被害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自象州复驻桂林,录前功,加琏太子少师、左都督。(3分)
译文:————
(2)方会战,大风起,霾雾障天,琏率死士-呼噪乘之,敌惊,弃营走。
译文:一-一一——
(3 ) 陈邦傅自肇庆旋兵,将降,伪遣使约琏合兵。(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10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戒 |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
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文侯)乃以西河守
寡人之于国也. 家祭无忘告乃翁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尝学于曾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吴起好用兵,攻齐、攻秦,皆取得过辉煌战功。 |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
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4分)
(2)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4分)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4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若属皆且为所虏 |
B.潦水尽寒潭清满城尽带黄金甲 |
C.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 |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 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竞:争斗 |
B.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屏:隐退 |
C.弟徽被遇于高祖遇:对待 |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诣:去、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B.不以高卑见色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C.殿中礼乐所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