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③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④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⑥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范晔《张衡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从容,休闲舒缓。) |
B.不好交接俗人(俗人,世俗之人。) |
C.举孝廉不行(不行,没有去。) |
D.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
B.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D.而无骄尚之情妙尽璇玑之正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张衡的科学成就的一组是
①遂通五经,贯六艺衡 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 ④著《灵宪》《算罔论》
⑤复造候风地动仪 ⑥乃作《思玄赋》
A.①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作者用了“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张衡的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
B.第4段,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地动仪检测地震的准确无误。 |
C.张衡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斗争一事,“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而“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则表现了他的政绩卓然。 |
D.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与文学方面的成就,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仰之情。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②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师鲁虽用怀敏辟,而尤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臣略异议,徙知晋州。又 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其详。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享年四十有六以卒。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
B.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
C.不为苟止而妄随苟:随便 |
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3分)( )
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士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
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可信乎?”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廉之,果枉查访 |
B.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进献 |
C.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平息 |
D.帝为饬光禄官整顿 |
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帝或告以振恤 |
B.帝恻然,投箸起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 |
C.帝曰:“何为?”且医何能活人 |
D.民家为子弟延师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皇后知道朱元璋性格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于是就常常根据事情原委直言劝谏。 |
B.马皇后关心民生疾苦,常常为民祈祷;让朱元璋认识到要薄以待己,厚以待人。 |
C.马皇后不忍以己之病连累医生。临终前劝告朱元璋察纳忠言,为天下苍生着想。 |
D.马皇后仁慈宽厚,体察民情,不计私利,正可谓“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
(2)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3)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些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国,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鄣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嗓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鄣。”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用事者:主事的人 |
B.王用之治国赋治:管理 |
C.秦军鼓噪勒兵鼓噪:击鼓呐喊 |
D.赵奢既已遣秦间遣:派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B.又召乐乘而问焉则群聚而笑之 |
C.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虽董之以严刑 |
D.先据北山上者胜古之学者必有师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④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 | B.②⑤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
B.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其负责管理全国赋税。 |
C.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
D.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趁此施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归,终使秦军大败。 |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译文:
(2)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译文:
(3)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所誉,以为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知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都闭门偃旗帜 偃:放倒 |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矜:骄傲 |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衔:包容 |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怿:喜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功封西江县公又自以功安社稷 |
B.大败之示之以弱 |
C.贼乃退还石头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 |
D.为五言诗为邑里所誉 |
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
断句和翻译。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苧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彬即畀瑶责其直 责:询问 | B.驾旋,瑶扈至宝应 扈:侍从 |
C.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 核:考核 |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赉:赏赐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 | B.①②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