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评价某政权覆亡时说:“一个在四分之一的世纪内因连年战争而力量消耗殆尽的国家,已不可能单独抵抗整个武装起来的世界对他的进攻。”这个“国家”是
A.17世纪的荷兰共和国 | B.法兰西第一帝国 |
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 D.法兰西第二帝国 |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C.红军长征的胜利 |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
1921年,梁启超在演讲中说:“任凭什么人,尧舜呢,桀纣呢,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呢,王莽、朱温、袁世凯呢,若再要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的事了。”下如此断语,是因为他
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 B.经历时帝制的腐朽 |
C.正确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D.片面地夸大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价格日渐下降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
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 B.“遗其体而求其用” |
C.“然欲自强 必先理财” |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