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和船坞。以你的理解,这些最初的工厂大多从事
A.纺织服装业 | B.农产品加工业 |
C.冶金采矿业 | D.机器制造业 |
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
A.买一套西装穿上 | B.到西餐馆就餐 |
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 D.骑自行车看风景 |
1929年,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致国民政府请愿书中提出请求:增加外国火柴进口税、减免铁道运输收费等。这表明国民政府时期
A.轻工业发展困难重重 | B.政府不关心国民经济发展 |
C.不平等条约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 | D.民营企业面临官僚资本的挤压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 B.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
C.地区分布不平衡 | D.军阀统治 |
1876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该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竟无一物于此”,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
B.中国政府关于世博会信息不通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