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载:“从1573年起,大帆船定期地横跨太平洋,把中国青花瓷通过这一航线带到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和秘鲁。在这场交易中,秘鲁商人是用以安第斯矿上挖掘的大量白银来换取中国瓷器。”对这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中国瓷器在16世纪开始大量输出海外 |
| B.中国对外贸易在明朝中后期发展较好 |
| C.中国占有大量白银成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大受益国 |
| D.新航路开辟后的三角航线主要从事包括黑奴和瓷器贸易 |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 |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 B. |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 C. |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 D. |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
| A. |
|
B. |
|
| C. |
|
D. |
|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 |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
| C. |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 D. |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 |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 B. |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
| C. |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D. |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 |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B. |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
| C. |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 D. |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